近幾年來,因鮮食的秋早蠶豆價格較好,農(nóng)民收益高,彌渡縣種植秋早蠶豆量逐年增大,病蟲害也越來越嚴重。
尤其是枯萎病,即蠶豆長到初花區(qū)時,葉片突呈淡綠色,逐漸變?yōu)闇\黃色,葉緣尤其是葉尖部分常變黑焦枯,(跟缺鉀癥略似,一般農(nóng)戶以缺鉀癥治療,因施鉀可增強其抗病能力,所以也有一定作用),拔起后發(fā)現(xiàn)根系不生,莖桿變黑脫皮,這就是蠶豆病枯萎病的典型特征,該病原物以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冬,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,是次年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,一般靠流水和傷口傳播。此病來得快,會造成大面積減產(chǎn)。就此,提出以下防治方法:
1.用種子重量0.25%的20%三唑酮乳油、0.2%的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。
2.灌水,要求速灌速排。
3.增施鉀肥,撒施硫酸鉀、草木灰或噴施磷酸二氫鉀。
4.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~600倍液或25%丙環(huán)唑乳油2 000~3 000倍液噴霧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