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黃顙魚養殖實用技術 2016-03-16 點擊:588 評論:0
-
秸稈肥水養鯰魚技術 2016-03-16 點擊:511 評論:0
-
春季養豬牢記五字安全守則 2016-03-16 點擊:464 評論:0
-
母豬使用催產素六點注意 2016-03-16 點擊:481 評論:0
-
養魚戶怎樣用肉眼診斷疾病 2016-03-16 點擊:508 評論:0
-
蛋雞場提高效益有方法 2016-03-16 點擊:478 評論:0
-
水產養殖中引起浮頭原因及對策 2016-03-16 點擊:498 評論:0
-
加強飼養管理 提高養雞效益 2016-03-15 點擊:811 評論:0
-
提高羔羊成活率管理二關鍵 2016-03-15 點擊:536 評論:0
-
飼喂小蠶須講究技巧 2016-03-15 點擊:490 評論:0
黃顙魚,又稱黃臘丁。屬于雜食性底棲魚類,喜集群,棲息于水體底層,在弱光條件下攝食和活動。魚苗培育魚苗培育池的面積為10-20平方米,水深0.7米,長方形,池底平坦,有瓷磚鋪底或用水...
鹽都縣采用秸稈肥水技術養殖鯰魚,放養2~3個月后,鯰魚尾重即達05公斤左右,畝產成鯰魚750~1 000公斤,經濟效益顯著。現將該技術介紹如下: 一、選擇適宜田塊 選擇...
1.捂:保溫防寒 豬圈內的取暖設備不要過早拆除,以備寒流來襲時取暖使用。門上的擋風草簾、窗戶上的塑料薄膜、暖棚上的覆蓋物,至少應保留到平均氣溫在10℃以上。夜間要注意防止寒冷侵襲...
母豬使用催產素有興奮子宮平滑肌、引起子宮收縮從而發生分娩的作用。當母豬由于體內催產素的含量較低、子宮收縮微弱引起難產時,可用催產素催產。但應具體操作的過程中,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 ...
肉眼檢查(簡稱目檢)是診斷魚病的主要方法之一。用肉眼找出病魚患病部位的各種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見的病原生物,從而診斷魚患了什么病。 目檢的部位和順序—— 體表、鰓和內臟 體表。頭...
培育優質健壯的雛雞。一般來講,育雛溫度從33℃開始,每周減少2℃,直至21℃;光照從每日24小時開始,每周減少2小時,至12小時。按常規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,8~10日齡進行斷喙,...
浮頭是魚類養殖中常見癥狀,一般發生浮頭時,養殖戶首先想到的便是水體處于缺氧狀態,導致水體缺氧的原因很多,不同原因導致的浮頭其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,因而想從根本上治理浮頭現象,首先應查...
一、改善雞舍內外環境1、加強雞舍屋頂隔熱和舍內通風:加大隔熱效果,減少輻射熱傳入,降低雞舍內的溫度。常見措施如下:在屋頂加蓋1層10~20厘米厚的稻草或樹皮。每天9點、12點左右用...
一、早吃吃足初乳母羊產后1周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(俗稱膠乳)。初乳是新生羔羊最理想的天然營養保健品,富含各種母源抗體,在羔羊出生后,接生技術人員在擦干羔羊后,就應立即讓羔羊吃到初乳,...
溫濕度調節 1~3齡稱為小蠶,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。1~2齡適宜溫度26℃~27℃,相對濕度90%;因此1~2齡蠶采用全防干育,即上蓋下墊塑料膜;3齡用半防干育,即只蓋不墊塑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