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5年多的選育和3年的大面積區域性示范,"朝新谷2號、朝新谷5號",兩個谷子新品種,于2003年1月5日在朝陽市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。
據農業專家評價,這兩個谷子新品種全部達到國內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,為干旱丘陵地區發展旱作農業,為創造高產值提供了新的種源。
朝陽是一個農業大市,有三分之二的耕地是丘陵坡地,氣候干旱少雨多風,農業產量低而不穩,嚴重地制約著朝陽農業經濟的發展。因此,發展旱作農業,充分挖掘旱作農業的增產潛力,是農業科研部門的重要任務。1996年,朝陽市農業高新技術研究所針對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、適應性廣、抗逆性強,谷草又是發展牲畜的好飼料,特別適合干旱地區生長的特點,決心圍繞著谷子生產的發展來作文章。為此,他們開展了專門的課題研究,在著名農業專家孫學斌的帶領下,走遍全國5個省、市,搜集到22個谷子新品種,經過認真篩選,南繁北育,歷經5個世代育成了"朝新谷2號、朝新谷5號"兩個谷子新品種。經過大面積試驗和推廣,"朝新谷2號、朝新谷5號"在中等肥力的土地上種植,一般每667平方米產谷可達到600千克以上,最高達842.5千克,產谷草1200多千克,每667平方米可增收500多元,在干旱丘陵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。(郝
仁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