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氏螯蝦俗稱淡水龍蝦,原產干北美洲,后傳入我國江蘇、上海等地,現已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河、湖泊、水庫、沼澤地、稻田等水體中大量繁殖,成為一種豐富的蝦類資源。有少數漁戶進行克氏螯蝦的養殖,其經濟效益不理想。很多養殖戶對克氏螯蝦的經濟性狀不夠了解,對養殖克氏螯蝦躍躍欲試。筆者建議,不可盲目養殖克氏螯蝦。現將養殖克氏螯蝦經濟效益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:
1、人工養殖蝦價格上缺乏競爭優勢 雖然克氏螯蝦消費量較大,市場前景看好,價格逐年上揚。但因克氏螯蝦適應性強,繁殖能力高,種群數量大,天然資源豐富,所以捕捉野生蝦成本較低。人工養殖成本則較高。據我們調查分析,人工養殖克氏螯蝦的池租費、種苗費、飼料費、水電費、人員工資及其他折舊費等直接生產費用為8.3元/千克,遠高于現在的市場銷售價格,利潤為負值,養殖越多,虧損越大。
2、養殖單產難以提高 克氏螯蝦第一對螯足特別發達、粗壯且伸長,活動時占據水體空間較大;加之該蝦生性殘忍,攻擊性強,同類相殘現象比其他蝦類更甚。特別是在人工高密度養殖條件下,蛻殼蝦和剛蛻殼的軟皮蝦極易受到殘食。它的另一特性是喜掘洞穴和攀爬,可掘穿池埂和翻越池埂逃逸,一般回捕率為20%~30%,每畝水面商品蝦單產100千克以下,遠低于其他蝦類。
3、苗種來源困難 盡管克氏螯蝦有較高的繁殖力,由于目前沒有專業化的苗種繁育基地,養殖戶都是采取自繁自育的方式解決苗種問題或捕捉野生幼蝦飼養。這種小而全的生產方式不僅成本高,養殖周期長,而且規格參差不齊,養殖成活率低。
4、不宜進行深加工 從外表上看,克氏螯蝦體形粗壯,個體較大。其實質是表現為甲殼堅厚,鰓絲豐滿,胸腹部附膠多且大,以致含肉率低,僅為20%左右。我國現階段尚缺乏對甲殼素、幾丁質等副產品綜合利用的設備和技術,甲殼和附肢中所含的鈣、鐵和糖胺等營養物質不能被利用而浪費掉,經濟上不劃算。
從以上情況分析,目前不宜開展克氏螯蝦養殖。
湖北省孝感市水產局
熊炎成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