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池塘養魚的高產高效措施 |
近年來,由于受市場價格的影響,不少養魚戶獲利很少,甚至出現虧損現象,嚴重影響了養魚戶的養殖積極性,筆者通過對25戶養魚戶的調查分析,認為提高養魚經濟效益必須抓好以下措施。
徹底清塘消毒,一次施足底肥。魚種下塘前,要疏通注排水渠道,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。水深20厘米時,每667平方米魚池用100千克生石灰帶水消毒、殺滅蟲害、病菌和微生物,再施腐熟的人畜糞500千克作底肥。然后蓄水深2~2.5米,待一周后藥性消失再放魚。
增大放養規格,投放"斤兩魚種"。大規格魚種成活率高,絕對增長量大,并能保證抽捕出塘的商品規格。因此,放養規格最好是草魚200~400克,鰱鳙魚100~300克,鯉魚50~150克。
合理搭配混養,實行立體養魚。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間和天然餌料,必須按上、中、下水層立體養殖鰱鏞、羅非魚等"肥水魚"和草、鯉、魴等"吃食魚"。每667平方米放養"斤兩魚種"1200~1500尾,其中草魚占40%,鰱鳙占40%,鯉、鯽、魴、羅非魚占20%,每667平方米總放養量達150千克左右。
投喂配混飼料,堅持精養細管。根據魚類的生理、生活需要,采用麥麩、米糠、豆餅、面粉、酒糟、礦物質、維生素和魚藥,制成配(混)合飼料投喂,提高飼料的效率。每年每667平方米投喂1500千克。同時,種植黑麥草、蘇丹草,打撈細綠萍、浮萍飼養草魚,每天喂2~3次。
適時巧施追肥,培養天然餌料。當氣溫低時,要著重培養適宜"肥水魚"攝食的浮游生物,促使鰱鳙魚快速生長。每隔2~3天施一次肥,每次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畜糞100~150千克。夏季氣溫升高,施農家肥容易泛池,可改施化肥,每隔5~7天施一次,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化肥2.5~5千克。
套養規格魚種,分期捕大留小。科學地設計魚種的放養、套養、間捕次數和數量,實行輪捕輪放,每年分三次捕大留小,可起捕500~600千克,做到均衡上市,余下的魚秋后一并出塘。7月底開始套養6~10厘米的小魚種,為第二年培養大規格魚種作準備。
輪番潑灑藥物,及時防治魚病。高溫期每隔半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千克,或90%晶體敵百蟲250~350克調漿潑灑,同時在魚類的浮性餌料臺上垂掛漂白粉或硫酸銅、硫酸亞鐵藥簍,進行食場消毒。草魚腸炎病流行季節,每100千克草魚用0.5千克大蒜頭與飼料混合投喂,連喂3~6天,預防草魚腸炎病。
(楊保國)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