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魚苗春季運輸五要點 |
日期:2003-04-19 |
來源:《中國農業市場》 |
作者:楊保國 |
|
提高春季苗種運輸成活率是全年水產養殖豐收的基本保證,養殖戶應掌握以下五要點。
一是時間。魚種運輸宜早不宜遲,一般在水溫15℃以下,3月底前結束運輸,因羅非魚是熱帶魚類,則須待到5月份放養。運輸時間長短是決定運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。一般情況下,運輸時間和裝運密度與運輸成活率成反比,而與運輸成本成正比。因此,在條件許可情況下,應千萬百計縮短運輸時間,提高運輸成活率。
二是天氣。運輸之前應注意收聽、收看天氣預報。氣溫過高應早運或晚運,避開中午高溫時間,但也要注意寒流等不良天氣,如羅非魚等在寒冷天氣運輸則易遭受凍傷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三是裝運密度。一般鯉魚等常規魚種,水溫10℃~15℃,用塑料袋裝水40千克,可運魚種20公斤。如水溫偏高或偏低可適當減少或增加魚種密度。裝運密度與運輸成活率和運輸成本有著直接關系,合理的裝運密度,還應根據運輸對象、運輸工具、氣象狀況及運輸時間等具體情況而靈活確定。
四是運輸前的準備工作。在運輸前應作好運輸計劃,由有豐富經驗的人負責押運,車況一定要好,司機要有一定的水產苗種運輸經驗,避免急剎車現象的發生。起運開始應立即通知目的地的接運人員做好準備,做到"人等魚,池等魚"。
五是運輸途中管理。在運輸途中應注意魚種袋的氧氣情況。如運輸距離較長的,要中途停車察看,如發現塑料袋變癟,則可能是漏水或泄氣,應立即更換新的魚種袋,浮頭嚴重的,應換新水或重新充足氧氣。 |
|
|
|
|